建立农村党员“三三制”分类积分管理 激活乡村治理“主引擎”

发布时间:2024-08-29|来源: 鄂州市鄂城区组织部 |浏览次数:408|专栏: 信用+... 分享到:

一、案例背景


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一线,与农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但实践中,部分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淡薄,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平常时候看不出来、工作之中显不出来、关键时刻豁不出去;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表现评价手段往往较简单,缺乏系统科学的考评标准,农村党员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为着力破解这一难题,鄂城区持续探索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径,全面建立农村党员“三三制”分类积分管理和星级评定制度,实行“三单”分类定责、“三示”践诺履责、“三评”积分定星,乡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取得明显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三单”分类定责,让农村党员参与乡村治理有尺度。结合农村实际,将农村党员分为村“两委”党员、党小组长、在村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五个类别,分类制定党员“必选清单”“备选清单”和“自选清单”,设置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作用、积极贡献等积分项目,科学制定农村党员参与乡村治理的履责清单和积分体系。强化“必选清单”的基本要求。把坚定理想信念、执行方针政策、服从组织安排、严守规矩纪律、参加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等基本要求纳入党员“必选清单”,细化党员教育管理基础积分考评项目,着力增强党员组织观念。强化“备选清单”的作用引导。把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平安创建、救急救灾等中心任务纳入党员“备选清单”,着力引导党员围绕中心大局发挥作用。泽林镇陈桥村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备选清单,52名在村党员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矛盾调解队等5个,累计开展村民议事60余次,矛盾纠纷调处有效率达到100%,做到了小事不出塆、大事不出村。强化“自选清单”的主观能动性。发动党员结合个人特长、自身实际和资源优势等,认领带动就业致富、公益事务投工投劳、扶贫帮弱等任务,形成个人党员“自选清单”,着力激发党员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汀祖镇张祖村党员李细新是苗圃种植能手,主动将花卉种植带动群众就业纳入自选清单,带动28户农户加入种植花卉苗木合作社,带动村民到苗圃基地就业80余人次,增加收入20余万元。


1.png

梳理三张清单(图片由长港镇峒山村摄)


(二)“三示”践诺履责,让农村党员参与乡村治理有力度。坚持把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作为党员承诺履责的主线,进一步创新工作载体,推行承诺公示、平台展示、督促提示,让党员清单变成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建好“小组驿站”,让党员“亮相”。持续深化党员“亮身份、守承诺、作表率”活动,采取党员群众主动捐赠个人闲置房屋、湾组腾退公共用房、宗族祠堂转化运用等方式,建设集党员学习、塆组议事、群众休闲、文化活动等为一体的湾组“小组驿站”195个,将党员身份、党员“三单”、党员积分、党员星级等情况“亮”在“小组驿站”“晒”在群众眼前,自觉接受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让党员身份亮起来、形象树起来。


2.png

公示公开(图片由花湖镇华山村摄)


深化“党员联户”,让党员“带头”。充分发挥党员联户带动作用,在制定党员“三单”和积分项目时,重点把党员联系农户作为积分指标,变党员“带头干”为党群“一起干”。杜山镇将党员联系农户房前屋后卫生状况作为党员积分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党员不仅要搞好自家卫生,还要督促联户对象搞好自家环境,有力推动了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2023年以来,全区7900名农村党员联系农户4.3万户,开展治安巡逻、乡风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9000余次。


实施“设岗领责”,让党员“管事”。将党员认领公共设施、公共区域、公共服务等管护岗位和履责情况纳入党员“三单”和积分项目,全区农村党员在深化乡村治理中认领党员责任区1424个、党员责任岗3137个,着力构建了“房前屋后发动群众管、塆组设施设岗认领管、公共区域定岗专门管”的共管机制。


3.png

党员责任牌(图片由杜山镇仙台村摄)


(三)“三评”积分定星,让农村党员参与乡村治理有亮度。坚持平时积分、年度评星、结果运用,客观评定党员现实表现,确保评出好业绩、评出正能量、评出好导向。


坚持平时积分,评出好业绩。坚持党员自评、群众评价、组织评定三个步骤,做实季度积分。每季度,党员对照积分标准和项目,申报个人积分;党小组召开联席会议,邀请群众根据党员自评情况评价打分;村党组织综合审定党员个人季度积分并进行公示。党员履责情况怎么样?季度积分看得清清楚楚,促进党员主动作为、争当先锋。花湖镇华山村将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富能力量化为积分,2023年共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工作岗位近百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38.91万元。


坚持年度评星,评出正能量。党员年度评星根据季度积分和年度民主测评情况进行评定。年度积分60分至64分,评为一星党员;年度积分65分至69分,评为二星党员;年度积分70分至79分,评为三星党员;年度积分80分至89分,评为四星党员;年度积分90分及以上,评为五星党员;60分以下不评星级。2023年底,全区各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对党员进行年度评星授星,对674名五星党员、2356名四星党员颁发星级证书;同时在鄂城基层党建上开辟专栏,对五星、四星党员事迹进行宣传。各镇、村也充分利用小组驿站、党务公开栏等方式,对党员评星情况进行全面公示公开,评出压力和动力。


4.png5.png

党员积分年度评星(图片分别由汀租镇华伍村、岳石洪村提供)


坚持结果运用,评出好导向。将积分评星结果与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各级各类评先表优、村级后备力量储备、组织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积分兑换奖励生活小物品相挂钩,有效激发了党员内生动力。同时,对星级评定较低的党员,由党支部指定专人开展谈心谈话,指出问题,促进提高;对不评星级的党员,由党支部书记开展提醒约谈和警示教育,明确结对帮扶人员,帮助整改,2023年共谈心谈话50余人次。


6.png

积分兑换超市(图片由西山街道小桥村摄)


三、工作成效


一是破解了农村党员管理难题。鄂城区施行农村党员“三三制”分类积分管理和星级评定制度,推动全区7953名农村党员亮牌承诺、联系农户、积分评星,解决农村无职党员履行义务缺失、党员身份弱化、教育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


7.png

党员突击队防汛一线(图片由杜山镇摄)


二是激发了农村党员内生动力。通过农村党员“三三制”分类积分管理,把全区党员分为A-E五个类别,实施分类打分,更加人性化。激发了农村党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平安创建、疫情防控、救急救灾等中心工作的热情,让党员岗有任务、干有目标。通过分类积分管理和星级评定机制,实行“1+X”联户模式,划分党员责任区1424个、认领岗位3137个,全区7782名农村党员联系农户4.3万户,开展治安巡逻、乡风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5000余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000余次,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内生动力。


三是创新了农村党员管理机制。建立了党员“三三制”积分管理评价体系,以“三单定责”“三示践诺”“三评分类”,将党员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每项具体工作细化设定考评要求,以累计积分的形式把党员的履职情况体现出来、把党员的动能发挥出来。让党员“靠行动积分,凭积分说话”,让农村党员管理由“虚”转“实”。


四、思考与建议


推行农村党员“三三制”分类积分管理,搭建起集中农村党员智慧和力量推动基层事务尤其是乡村治理问题解决的平台,让广大农村党员以身作则,带动基层群众积极投入到周边基层事务中去,为深化共同缔造、推动乡村振兴激活动力。但是当前年轻党员大多外出务工,常住在村的多是留守老党员,且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参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认识不够、视野不广,推动基层深层次的问题解决还不够。下一步,重点从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在凝心铸魂上下功夫。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实党员教育培训,扎实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讲好新时代党员故事,引导党员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二是坚持严管厚爱,在激发活力上下功夫。坚持政治标准,严把党员“入口关”;以强化党的组织生活熔炉锻炼为主抓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典型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党员队伍提质强能;加大对困难党员群体的关心关爱,增强党员的认同感、归属感。三是创新载体平台,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坚持“立足党员岗位作贡献”,加强党员基层业务和专业素养培训,深入开展党员分类管理和星级评定机制,在承诺践诺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推动广大党员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联系服务群众中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以模范行为为党旗增光添彩。

文章搜索